「福爾摩沙國際管風琴藝術節」籌辦緣起,藝術總監暨策展人—余曉怡
藝術總監余曉怡小姐2019年受邀於波蘭第53屆國際管風琴音樂節(International Organ Festival in Koszalin)演出五場管風琴音樂會,媒體盛讚:「才華洋溢的余曉怡為國際間最活躍並具有真正藝術高度的音樂家。」受到極大迴響,從此開始寫下雙方交流的故事。借鏡歐洲歷史悠久的管風琴藝術節,親自見證歐美藝術節如何逐年累積,成為當地的國家文化盛事指標,開啟了余曉怡對台灣在地管風琴藝術節的籌辦緣起。2023年更邀請波蘭音樂節總監納洛赫(Bogdan Narloch)到台灣衛武營參與第一屆福爾摩沙國際管風琴藝術節。
音樂展演與國際交流:從地方到世界的文化對話
管風琴結合建築、藝術、文學並深植歐洲文化之中,歐美的音樂廳與教堂管風琴見證百年建築工藝的美學傳承; 世界知名的教堂建築與管風琴則列入世界文化遺產保存,橫跨西方歷史,台灣就有自己的管風琴故事與教堂建築之美。2023 第一屆福爾摩沙國際管風琴藝術節以【發現台灣管風琴之美】為主題,「音樂與建築」為主軸,實踐永續與藝術永續的概念,在地文化深耕,關注台灣知名教堂建築與管風琴、台灣音樂家等與國際藝術永續議題接軌,第一屆藝術節成功吸引超過20,000人次參與,透過捷克管風琴大師František Vaníček來台演出以及「發現!管風琴之美」特展,首次將台灣管風琴文化透過藝術節形式帶入大眾視野,創下佳績。
2024年第二屆藝術節策畫持續台灣藝術創新與國際文化交流的豐富成果。在國際交流方面,我們邀請到享譽歐洲的捷克「匹克羅合唱管弦樂團」(Piccolo coro & Piccola orchestra)來台演出,以《捷克音樂紀年》為主題,帶來跨越400年的音樂之旅,深化台捷兩國的文化友誼。此外,余曉怡於波蘭音樂節的六場巡演,成功將台灣管風琴藝術的聲音帶到國際舞台。第二屆藝術節中最重要展演,就是八月份舉辦《靈感台灣:島影琴深》余曉怡管風琴音樂會,以「空間策展」為核心設計理念,將管風琴音樂與建築空間深度融合,將藝術與科技精準結合,受到國際高度評價,成為探索聲音與視覺未來可能性的藝術標竿。
音樂教育與公益推廣:藝術扎根與社會回饋
福爾摩沙國際管風琴藝術節的另一大核心是音樂教育與公益推廣。我們以「福爾摩沙管風琴演奏課」為基礎,培育新一代音樂人才。透過親子音樂會及社區活動,將音樂教育扎根。這些活動不僅傳承管風琴藝術,更讓更多家庭與年輕人接觸到這項珍貴的音樂形式。同時,我們也將藝術節與公益緊密結合,透過「音樂·愛無限方案」,邀請超過20個社福機構,包括身心障礙、偏鄉學子及婦幼關懷等領域,讓超過200位成員走進音樂廳,感受音樂的美好。截至目前,藝術節累計服務逾2,000人次,將藝術的溫度傳遞至社會各個角落,實現音樂回饋社會的承諾。我們深信,藝術的價值在於觸動人心,更在於為社會創造持續的正向影響力。
落實四大願景,推動文化的永續發展
未來,福爾摩沙國際管風琴藝術節將持續以落實「音樂展演」、「國際交流」、「音樂藝術公益」及「音樂教育扎根」四大願景為目標,深化在地文化根基,透過國際合作讓台灣的聲音走向世界。在音樂展演方面,我們將策劃更多具有藝術價值與創新特色的作品;於國際交流中,積極參與全球藝術節並邀請國際藝術家來台合作;在音樂公益領域,擴大服務範疇,讓更多社福機構受惠;於音樂教育方面,培養年輕世代對管風琴藝術的熱愛,建立永續的文化傳承。我們希望「福爾摩沙國際管風琴藝術節」能持續成為台灣與國際文化交流的重要橋樑,並為台灣的文化藝術發展注入更多能量與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