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爾摩沙管風琴演奏家藝術總監余曉怡受邀參加開幕典禮

馬偕博士第四代『柯威霖博士』是巴赫(Bach)的第七代嫡傳弟子,所以被譽為《台灣寶藏音樂家》,而這場別具意義的活動,『福爾摩沙管風琴演奏家』藝術總監余曉怡受邀參加開幕典禮,現場特別演奏的巴赫(Bach)『Prelude in A minor, BWV 543 + G小調賦格,BWV578 』國家音樂廳級的音樂饗宴中獻給與會貴賓拉開序幕!

建於1928年的臺大校史館是市定古蹟,前身是舊總圖書館,在古蹟中演奏樂音磅礡又神聖的天籟之聲,貴賓們也近距離看到管風琴的演奏是需要雙手雙腳併用才能彈奏的高難度樂器,讓馬偕150的開幕式驚艷又震撼。

馬偕150年來世代傳承的貢獻包含醫療、教育、宣教、女性教育、人權平等、歷史、文學、音樂. . .等,這份愛的奉獻已經發光發熱到台灣每個角落。能參與如此具有歷史意義的盛會,本團備感榮幸。

150年前,一條看不見的線牽引著加拿大傳教士馬偕(Rev George Leslie Mackay﹔漢名偕叡理)帶著上帝的愛遠渡重洋來到美麗的福爾摩沙傳福音,隔年,1872年3月9日馬偕在淡水上陸,以淡水為宣教、醫療、教育為基地,奠立臺灣現代化的里程碑。2021年8月21日馬偕第三代偕瑪烈享嵩壽103歲安息後,馬偕一,二,三代走入歷史,現在馬偕第四代年齡最長的是柯設偕校長的後裔:柯威霖博士。

馬偕娶本地女子「張聰明」為妻成為台灣女婿後,也將兩位女兒嫁給台灣人,他「愛在他鄉變故鄉,身後化作台灣土」,落地生根、世世傳承與奉獻,代代活出基督的光彩。第三代柯設偕與第四代柯威霖都是淡水公學校(今淡水國小)、淡水中學校(今淡江中學)以及臺灣大學畢業,是實實在在吃臺灣米、喝臺灣水的本土囝仔!

柯設偕是臺北帝國大學史學科第一屆唯一的臺籍畢業生(1931畢業);二戰後,臺北帝國大學改制為國立臺灣大學,其子柯威霖旋即考進臺大先修班與機械系(1946-1950),父子二人也見證淡水教育史與臺大史。

現年高齡96歲的馬偕博士第四代柯威霖 博士,集「科學家」、「數學家」、「發明家」、「藝術家」. . .於一身, 1927年(民國16年、昭和2年)出生,度過白喉、瘧疾等死關,躲過二次大戰的槍林彈雨,醫療潰乏中失去一個哥哥、兩個妹妹,歷經228的浩劫重生,台灣與英國斷交後打倒英帝的抗議聲浪中,柯威霖在時代交錯夾縫求生的辛酸血淚反映出波瀾壯闊的台灣史,也再創整個馬偕家族的榮耀。他除了是首位在「加州理工學院」獲航空工學博士的台灣人,也創造全世界唯一從鏟煤黑手到台灣蒸汽火車機關士(司機)到成為榮獲最高榮譽勳章的NASA科學家傳奇。

來來來,來台大,3月杜鵑季,我們回顧馬偕150世代傳承的貢獻,除了醫療、教育、宣教、女性教育、人權平等、歷史、文學、音樂. . .等貢獻,到現在已經發展屬於馬偕學的「#STEAM」新素養,培養「科技」與「人文」素養: S= Science(科學)﹔T= Technology(科技)﹔E= Engineering(工程)﹔A= Art(藝術),M= Mathematics(數學),馬偕來台150代代的貢獻,每個主題都深俱 #歷史深度#文化內涵#教育意義#值得每個臺灣人觀覽、咀嚼、緬懷!

2022年,馬偕世代傳承來到柯威霖仍不斷創造歷史締造史詩級經典傳奇,一生挫折,步步傳奇,滿滿恩典,150年後,竟和150年前一條看不見的線牽引馬偕來台互相呼應,用集科學家、數學家、發明家、藝術家. . .於一身的恩賜,串起150年 #時空阻擋不了的愛,就這樣千絲萬縷緊緊環繞著我們每個人為這份愛共同努力,將這份愛化成奉獻發光發熱到世界每個角落成為台灣的奇異恩典!

展覽由2022年3/14開跑至8月,有興趣的人可以前往參觀

(引用自柯設偕文化推廣執行長王意晴Facebook文章)

0